五、六年級生最潮的制服來自這!
南紡靠「太子龍」撐起台灣紡織的驕傲
「磨不破、磨不破,太子龍不怕貨比貨;不會縮、不會縐,太子龍只怕不識貨。」這首熟悉的廣告歌,是許多人青春的BGM,當年每個清湯掛麵髮型下,身上那件卡其制服若是太子龍布料,更是炫耀的本錢。
1984年學生制服開放設計之前,全台學生幾乎都穿著一樣的土黃色卡其制服(部分例外,如:北一女中、景美女中),其中最受歡迎的,莫過於台南紡織出品、使用太子龍布料的卡其制服。
這種布料不但耐磨、挺實,更重要的是「不縮水」。在當時紡織技術尚不成熟的年代,衣服縮水是家常便飯,一條新長褲洗幾次可能就成了八分褲。許多家長為了讓制服撐久一點,不得不買大一號的,但仍常見小孩穿著皺巴巴、像「醬菜」一樣的制服。
為了打破這種困境,台南紡織推出抗衡日本特多龍布料的「不縮水卡其布」,並建立自有品牌「太子龍」,開啟台灣紡織品牌化的先河。雖然價格比一般制服布料高出兩成,卻因為品質優良、耐穿又體面,深受學生與家長喜愛。
當時太子龍的布料上會壓印「浮水印」商標,並附上成衣標籤。學生之間常常互翻衣領「驗明正身」,甚至還有人仿造浮水印,只為跟上這波制服時尚。
太子龍的影響力從1960年代延續到1980年代,不只是卡其制服的代名詞,更是台灣紡織業自創品牌的鼻祖。它掀起本土品牌風潮,也讓國產布料首次擁有了自信與辨識度。雖然隨著校服規範開放與南紡織布廠關閉,太子龍最終畫下句點,但它的身影仍縫在記憶裡,難以抹去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910/8875577